- 戆
-
(戇, 戆)
zhuàngㄓㄨㄤˋgàngㄍㄤˋ〔《廣韻》陟降切, 去絳, 知。 〕〔《廣韻》呼貢切, 去送, 曉。 〕“ <<贛>> ”的被通假字。1.愚;傻。《荀子‧儒效》: “狂惑戇陋之人, 乃始率其群徒, 辯其談說。”楊倞 注: “戇, 愚也。”沙汀 《丁跛公》: “於是他只好戇笑着, 把自己的運氣向他們承認下來了。”2.迂愚而剛直。《史記‧高祖本紀》: “ 王陵 可, 然 陵 少戇, 陳平 可以助之。”《北史‧齊紀上‧神武帝》: “ 韓軌 少戇, 宜寬借之。”明 何景明 《進舟賦》: “戇必至於觸藩兮, 智或流於刻舟。”《清史稿‧世祖紀二》: “諸臣其直言無隱。 當者必旌, 戇者不罪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回: “只是心氣粗暴, 言詞大戇, 動輒得罪長官。”3.抬杠, 爭辯。蕭馳 《家事》: “老遠的我就看着像, 你爺偏和我戇。”王瑩 《寶姑》: “要老老實實聽他倆個講, 陪 小老五 玩, 不許跟他戇!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